close

我很常說我的的教學,不是為了教很多曲子,是藉由教材來幫助孩子累積彈琴的能力

老師一節課教孩子彈很多曲子,是不是就能代表能力建立了?很難說。

舉一個我教節奏的例子吧!我教節奏的步驟是:

1 剛開始的每一首曲子,即使是只有簡單的四拍、兩拍、及一拍組成的樂曲,我還是會先帶著孩子一起用手打節奏用嘴巴唱出旋律,透過用身體和歌唱去感受拍子,建立孩子一拍一拍的節奏觀念。

2 打完節奏後才可以開始彈,彈的時候我一定也要求孩子要邊彈邊唱,然後我就在一旁用筆幫孩子敲出一拍拍的節奏,讓孩子從初學就習慣彈琴時有像是節拍器的聲音存在。

3 彈到拜爾二、三十首那邊,就會開始給孩子對節拍器,同樣的彈奏之前,也要先讓孩子打開節拍器用手打節奏嘴巴唱出旋律,孩子能夠用身體和歌唱準確的對到拍子,才可以在鋼琴上彈出來,一樣也是要邊彈邊唱。

我是這樣從初學就有計劃的引導孩子的節奏,而不是讓孩子模仿我彈多長他們就彈多長,所以我的學生就算是遇到更複雜的八分音符、附點節奏,都可以百分之百準確對到節拍器。但很多老師上課時是忽略這些步驟的,所以當然可以教很多曲子,等到發現孩子拍子不穩,才見招拆招讓孩子對節拍器,但是孩子過去從沒有建立節拍的觀念,所以只會看到節拍器自己打著固定速度,但是孩子只彈他自己的,根本沒辦法對在一起,孩子就會開始對節拍器產生排斥、挫折感。

學鋼琴只有穩紮穩打建立能力,才能處理越來越複雜的曲子,否則只是曲子一首一首的彈過去,毫無目標不知道曲子該建立什麼能力,一節課彈再多曲子也只是把音彈出來,沒有建立能力遲早會遇到瓶頸而放棄鋼琴,只有用對方式建立能力,才是幫助孩子持續學琴的方法。

我的學生荃荃原本是節奏感很差的孩子,她參加過很多次歌唱比賽,但是她唱歌時跟鋼琴伴奏老師的琴聲,是完全無法對在一起的,伴奏老師很努力在追著她的速度,但是荃荃完全不聽伴奏的聲音,自己唱的很高興,想唱多快就唱多快,所以連決賽都沒進過。後來跟我學琴學了一年,我幫他建立了節奏一拍一拍的觀念,訓練她對節拍器,現在荃荃的節奏很準確,也不再搶拍了,這次參加歌唱比賽不但進了決賽,還得了前三名。這就是老師幫助孩子建立了能力,自然孩子就會跨越困難,孩子也會發現自己的進步,有所成就感而能夠持續學琴。

紮實的學琴在不了解鋼琴的人來看,會以為孩子要好幾週才通過一首曲子,進度看似很慢,但其實正好相反,反而是學得更快,可以提早進入更長更困難的曲子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李老師 的頭像
    李老師

    留美鋼琴碩士~桃園李老師

    李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