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我學琴的學生家長都知道,我的教學注重的是深度,不是一節課教多少曲子,也不是只教孩子把音彈對就好,因為這樣的教學太表面了,哪個老師都可以教。
雖然說初學的孩子彈的曲子都很簡單,可能上完課回家練個兩三天,就可以把曲子「練熟」。
但是我的教學可不是只要孩子把曲子練熟就好,我要孩子練習的是正確的手指施力,並且內化成為彈琴的「慣性」。
正確的手指施力必須靠一段時間的重複練習,才會習慣用正確的方式彈琴,形成慣性。所以曲子練熟並不算是學到正確手指施力的指標,就算練個兩三天就練熟了,剩下來的時間就是重複的練習正確的施力,並不是就覺得沒什麼好練的,就鬆懈了下來,這樣還是會很難建立慣性。
有很多的老師,一節課教很多曲子,但是都只教孩子把音彈出來,沒有講解曲子的重點,沒有建立孩子正確的手指施力,乍看之下孩子確實學會了很多「曲子」,但是孩子該有的技巧,該學會的知識都沒有。我常常覺得如果我這樣教學,孩子一首彈完換下一首,什麼都不用管,那會有多輕鬆啊!這樣的老師真的很多,但是我並不想成為這樣沒有責任感的老師,孩子只學到「曲子」卻沒有學到「能力」,不是我的教學理念。
在教學上,我嚴格堅持自己的理念,但是我上課時對孩子是十分溫和的,我們要孩子達到一個目標,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用,並不是堅持自己的理念,就用「兇」的方式來逼孩子就範,那樣孩子也會懼怕老師、懼怕鋼琴課吧!我是用對孩子溫和的方法,來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~
就像我現在一個學生晨唯,在別的老師那邊上過一陣子鋼琴之後才轉來我這邊,從孩子彈琴的樣子就可以看得出來,之前的老師不要求正確的手指施力、不要求會看譜、不要求節奏。我一樣用溫和但是堅持理念的方式,調整了一年多,現在晨唯無論是手型、讀譜、節奏、都有大大的進步,但是如果是用兇的方式,孩子早就受不了不想學了吧!何況是進步呢?
晨唯的媽媽也是非常明理的家長,我跟媽媽說,要改變已經形成的習慣,要比從零教起,還要困難也要花更多時間。明理的家長不會只追求老師表面教很多曲子,因為孩子會彈很多曲子但沒有建立能力,只是會彈鋼琴的假象。給老師和孩子時間把進度放慢,手型改正確了,將來才有能力彈更多曲子,不用在初學就急於一時。